最新数学必修一的教学设计最新数学必修一的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①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 ②应用对数函数的性质可以解决:对数的大小比较,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及单调性。 ③注重函数思想、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思想的渗透,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数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⒈复习提问:对数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⒉开始正课 1 比较数的大小 例 1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⑴ loga5.1,loga5.9(a>0,a≠1) ⑵ log0.50.6,logЛ0.5,lnЛ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⑴中这两个对数有何特征? 生:这两个对数底相等。 师:那么对于两个底相等的对数如何比大小? 生:可构造一个以 a 为底的对数函数,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大小。 师:对,请叙述一下这道题的解题过程。 生: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取决于底的大小:当 0 调递减,所以 loga5.1>loga5.9;当 a>1 时,函数y=logax 单调递增,所以 loga5.1 板书: 解:Ⅰ)当 0 5.1 loga5.9 Ⅱ)当 a>1 时,函数 y=logax 在(0,+∞)上是增函数, 5.1 0,lnЛ>0,logЛ0.5 1, log0.50.6 0 时,就转化为不等式 f(x)>0,借助于函数图像与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而讨论函数的性质,也离不开解不等式; (3)数列的通项或前 n 项和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函数,用函数的观点处理数列问题十分重要; (4)函数 f(x)=(1+x)^n(n∈N)与二项式定理是密切相关的,利用这个函数用赋值法和比较系数法可以解决很多二项式定理的问题; (5)解析几何中的许多问题,例如直线和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需要通过解二元方程组才能解决,涉及到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有关理论; (6)立体几何中有关线段、角、面积、体积的计算,常常需要运用布列方程或建立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加以解决。最新数学必修一的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2)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 (3)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 15 日 8 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