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悔教案设计 为方便老师更好的教学,我给大家整理了永久的悔教案设计,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识记重点字词音、形、义,领悟词语用法。 2、了解记叙性散文的特点,练就阅读和写作基本功。 过程方法 1、朗读课文,领悟文章情感。 2、把握写作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育尊老爱幼的美德。 教学重点 1、品味重点语句,领悟作者情感。 2、把握写作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质朴而寓含深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朗诵 2024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当代孝子捐肾救母 田世国颁奖词。(多媒体课件展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百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 2024 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旧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田世国用他的行动尽了孝,可又有几个人可以无悔如他呢?季羡林老人的一篇《永久的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未能尽孝的孩子对母亲的深深的愧疚之情。 (出示:永久的悔 季羡林)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生 于1911 年,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5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 年考入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 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 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讨论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 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 《牛棚杂忆》等。 三、初读课文,培育感情。 1.听写,检查预习情况。(字词音义) (掌握积累字词,为本文学习扫清基本障碍) 2.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听准字音,领悟文章情感) 3.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老师朗读示范,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厚感情,获得启迪)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多媒体课件展示) 阅读全文,思考并回答: 1.课文开头说到我永久的悔,结尾又说这就是我永久的悔。作者永久的悔是什么?这个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