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三课时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 犹抱琵琶半遮面多被用来形容女子的娇羞,大家对这句词肯定不陌生。下面是我整理的琵琶行教案三课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的: 1、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方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第二诗段,以串讲为主。 2、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示:字词正音: 湓 pn(江名) 贾 gǔ(商人) 思 s(名词,思绪) 嘈 co(声音粗重) 舫 fǎng(船) 虾蟆 hm 钿 din(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装饰品) 篦 b(用竹子做成的梳头用具) 呕哑 ōuyā(象声词,乐声嘈杂) 嘲哳 zhāozhā(象声词,声音细碎)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提示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予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学过他的作品《卖炭翁》。 三、词的相关知识 1、关于歌、行、引: 《》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纳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关于小序: 诗前有一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四、课文分析鉴赏 元和十年(9),予左迁(10)九江郡(11)司马(1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13), 降职为 秋天(我)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14)。问其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