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卷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7·湖北武汉模拟)“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昭穆亲疏之法也。而王国维先生指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已经产生B.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C.宗法制只存在于统治阶层中D.关于宗法制的起源目前存在着争议解析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已经产生是丁山先生的观点;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是王国维先生的观点。丁山先生和王国维先生关于宗法制起源的观点是不同的,由此可见存在争议,故D项正确。答案D2.(2016·湖南永州高考信息题)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骊山下。周避犬戎难,东徙(迁徙)洛邑,(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岐、丰是周族祖先发源之地,周平王将之赐给秦襄公。以上史实说明当时()A.随从作战是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B.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成为诸侯霸主C.周天子无力自保须依赖诸侯国保护D.秦襄公劳苦功高理应受封富饶之地解析材料未涉及诸侯随从周王作战,故A项错误;此时还未发生商鞅变法,故B项错“”误;根据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可知周天子无力自保须依赖诸侯国保护,故C“项正确;岐”以西之地并不富饶,故D项错误。答案C3.(2017·山东济宁调研)夏、商王位的传承多实行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而周代强调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变化从本质上说明了()A.宗法观念开始形成B.贵族政治走向衰落C.宗法体系逐步完备D.家国体制正式确立“”“”解析材料反映了从夏商时期王位继承可以兄终弟及或是父子相传到周代严格规定“”嫡长子继承制说明宗法体系的发展日益严密、完备,更有利于维护家族的稳定,故C项正确。答案C4.(2017·浙江绍兴检测)“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实行郡县制的评价。下列关于秦郡县制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基于分封制的某些教训而实行B.形成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C.要害在于强干弱枝避免国家分裂D.基本上将国家的权力集中于中央解析秦统一中国后,吸取分封制的教训而推行郡县制,故A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郡县制下,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免,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基本上使国家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故C、D两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B5.(2016·云南昆明三模)“”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楚国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把重要地区掌握在国君手里,且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收回,这说明楚国逐渐废除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掌控,逐渐走向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答案A6.(2017·福建龙岩模拟)“元代的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钱粮、兵甲无不领”之,其主要管理权如军权则由蒙古人等少数民族上层担任“,虽德望汉人,”抑而不与。由此可见行省()A.执掌地方大权,形成割据之势B.权在蒙古贵族,导致蒙汉分裂C.代表了朝廷意志行事,有利于中央集权D.体现了蒙汉各族的联合,以达长治久安解析根据题意,元代行省是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其长官权力很大且由蒙古人担任,尽管汉人德望很高,但中央不任用。行省制的设立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体现蒙汉分裂的史实,故B项错误;元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为了维护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而实行行省制,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虽德望汉人,”抑而不与,不能体现蒙汉各族的联合,故D项错误。答案C7.(2016·安徽蚌埠三模)“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