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为什么还会下“冻雨”阅读答案 立春后为什么还会下冻雨 刘志伟 2024 年,立春过后,长江中下游一些地区,受冷空气入侵与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在大范围雨雪天气中,还发生了冻雨,给交通安全、越冬作物生长均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不少公众质疑,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立春后怎么还出现这类冻害? 立春在天文意义上是入春,但在气候意义上,一般 2 月日平均气温连续 5 天滑动候平均值不会稳定通过 10℃,故仍处于冬季,发生此类灾害性天气现象,不足为怪。人们所称的冻雨,气象学名叫雨凇。 这一不速之客,是来自天空低于 0℃但未冻结的过冷却水滴。通常大气温度从地面对上随着高度的递增而递降,但产生雨凇的大气层结,是自下而上呈冷暖更冷的分布,即过冷却雨层暖层冰晶层,通常存在 0℃或以上的逆温层是雨凇层结的重要特征。近日出现的雨凇,是来自于气温在零下十几度 5500 米上空冰晶云层中的雪花,在下降中遇到 3000 米左右高于 0℃的气层,使其冰容销魂沦为雨滴。又当其以重力加速度下降到 1500 米以下时,再度进入了低于 0℃的近地层,此刻一部分可能还魂冻结成冰粒,大多数因来不及冻结,成为低于 0℃过冷却雨滴,在低于 0℃的地物上安家落户,冻结成为雨凇。 雨凇的形成,还与冷空气南下所带来的降温、大风、降水等天气条件相关。 像江汉平原,是从汉江河谷南下冷空气首当其冲的地方,发生雨凇的几率就大。如武汉市年平均雨凇为 2.8 天,最多年达 19 天。其冻结在电线上的厚度较大,直径一般可达 25~40 毫米(荆州 2024年 2 月 6 日为 26.8 毫米),严重雨凇会造成交通、输电通讯线路中断,自来水管冻裂,越冬作物茎叶严重机械损伤 有人认为气候变暖雨凇会减少,其实不然。湖北省气象局乔盛西讨论员等分析,雨凇形成的典型气象条件并非是严寒,而是微寒有雨。武汉与荆州市的雨凇,通常在 0℃到零下 3℃的微寒天气条件下出现,其频率占 84%,而其中在 0℃到零下 1℃之间出现的频率的占 42%,在零下 3℃以下的出现频率只 11%,即使气温高于 0℃,在0.1℃到 1.0℃之间出现的频率还占 5%。可以说气候变暖不至于减少雨凇的危害,因此要防患于未然。 (摘自 2024 年 2 月 11 日《科技日报》,有改动) 18.请分别从说明的对象和说明的语言角度指出这篇文章是哪一种类型的说明文。(2 分) 19.文章从哪两大角度介绍了冻雨形成的原因?(2 分) 20.细读第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 2024 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