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高考作文十大切入点之六:结构 技法指津 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这些部分在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作文部分对结构的两个基本要求是“结构完整”与“层次分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开头与结尾的构思 1.营造好开头。考场作文开头宜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正题,忌穿靴戴帽。记叙文要快速进入情节,议论文则要迅速亮出观点。此外,考生也可以用引用名言、设置悬念等方法入题。 2.精心设计结尾。结尾是文章的收束总结部分,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画蛇添足。一般来说,记叙文贵在含蓄,结尾或巧妙留白,引人深思;或以议论总结,升华主旨。议论文则贵在直白,结尾或自然收束,干脆利落;或照应开头,首尾圆合;或发出号召,简要总结。当然,文章的内容、体裁等不同,结尾方法也各不相同,考生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段落与层次的安排 1.合理划分段落。段落,又称为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只表达一个中心意思,而且这个中心意思在该段中要得到完整的体现,要根据服务于主题的需要和合乎逻辑的要求合理安排。 2.层次关系合理,能清晰反映出作者的思路。议论文通常是按照提出论点、展开论述、最后总结的论证思路来安排结构的。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等。记叙文一般是以时间、空间、事态的发展顺序来安排结构,其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等,具体写法上则又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三、过渡与照应的设置 过渡,指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一般来说,文章有三种情形要用过渡: 1.转换内容时,由一个部分转入另一个部分,其相邻处需要过渡。 2.变换写作手法时,由叙转议、由议转叙、由叙或议转抒情等时,要用过渡。 3.变换叙述方式时,由倒叙转顺叙或由顺叙转插叙,要靠过渡来实现。 文章在过渡时,可以用关联词、疑问句、感叹句等来进行衔接,如“诚然……”“不仅……,而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等。 照应,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也要有所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则要有所铺垫。文章有照应,才能避免突兀、不完整或偏离题意。一般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此外,考生还要学会根据不同文体处理文章的结构,掌握记叙文、议论文等常用文体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误区警报 有些考生写文章时,结构模糊不清,欠缺整体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