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高考语文热点素材:十面“霾”伏:谁都逃不掉的空气污染“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中意境朦胧的书写,成了北京空气状况的真实写照 。1 月 10 日晚间开始笼罩北 京的雾霾连绵多日,12 日北京 PM2.5 指数濒临“爆表”,北京几乎所有区域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13 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卷土重来的 PM2.5,不只是北京的烦恼。新年的第二个周末,全国中东部地区都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一条“污染带”斜穿中国大部,74 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雾霾天似乎已成为每个冬天的“保留戏码”。前年年末到去年年初的那场持续雾霾,开始让PM2.5 进入公众视野,自去年开始,许多地方开始将 PM2.5 纳入监测。但仅仅公布数字,并不能制止污染。于是,雾霾在新年头上又一次“如约而至”。雾霾成了民众的最受关注。打开电视,央视《新 闻联播》连续两天将此列为头条新闻,12 日晚 的播出时 长几乎占了整个《新闻联播 》的三分之一;而记者在频频连线报道航班延误、高速封闭的情况;开车出门,人们一边小心翼翼地挪动前行,一边抱怨着糟糕的天气;上网浏览,有网友一边吐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却看不到你的脸”,一边发微博“求雾散求阳光”。 然 而,风来又去,雾散还聚。1 月 27 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今年以来的第四次大范围雾霾天气。据国家气候 中心统计,今年以来,全国雾霾平均日数为 1961 年以来第一高值。面对严重雾霾,分析、质 疑、批评、建议等各种声音和观点也纷至沓来……群众对洁净空气日益增长的需求,执政党对美丽中国的构想及其带来的新期待,媒体对环境问题的报道加码,都为雾霾事件成为焦点话题而助力。这是一场雾霾,但更是一次警示,是大自然给我们政府、官员和每个人敲响的警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 1 月 15 日出席会议谈及空气污染治理问题时说:“积累问题是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有所作为!”而《新闻联播》“雾霾天”报道“编后话”说:“雾霾笼罩之下,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既然是同呼吸,那就共责任。喜欢蔚蓝天空和新鲜空气吗?就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