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高考语文拓展阅读:物理学牛人那些伤不起的岁月 1874 年,某个 16 岁的德国青年中学毕业,成绩在全班 23 人中也只排在第 8,老师们对他的印象是该生除人品好之外,实在看不出任何其他的才华和天赋,聊以自慰的是他有一手保命的技能——弹钢琴。 但是,青年抛弃了键盘系这个很有前途的专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物理专业,就连大学的物理学教授都劝他:这个学科的一切都已经被研究完了,后面来的人连个酱油都没得打了。 的确,19 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大厦宣告建立,它是如此接近完美,以至于“大神”开尔文爵士形容它时说:我们物理学现在是晴空万里,除了偶尔飘出的几朵小乌云。 选错专业也就算了,青年又遇上了讲课奇烂无比的老师,他们在课堂上经常要停下来提醒前面大声说话的同学不要吵醒后面睡觉的同学们。 青年在如此恶劣的学习环境下熬了过来,完成了一个物理学家的自我修养,青年名叫普朗克,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时间再往后推二十多年,来到 1900 年,此时另外一个德国青年正从小国瑞士大学毕业,当然,专业依然是伤不起的物理学,由于成绩平平,青年留校担任助教的愿望宣告破灭,找工作也四处碰壁,穷困得连房租都付不起。老父亲一度腆着老脸给朋友写信要给他儿子找份工作,这里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他追到了大学班里唯一的女生,并很快升级成了老婆,两口子一度以给人做家教糊口。 一年后,经一个大学同学老爸的介绍,青年进入了伯尔尼专利局,成为一名低级审查员,和我们今天大多数走入社会的蚁族青年一样,青年也喜欢白天和同事朋友们吹吹牛,晚上蜗居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手里拿着干涩的面包就着凉透的白开水,慢慢咀嚼着自己的未来。 其间,青年写过一封信给大学留校念博士的同学吹牛说:我不知道你现在怎么样,我手头上倒有几篇待发的论文,一块发出来的话,没准可以改变整个物理学的面貌。 当然,牛也不是随便吹得的,青年名叫爱因斯坦,后面的情节大家都很熟悉了。1905 年,青年一口气发表了五篇划时代的论文,这其中包括创立狭义相对论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百年以后,每当物理学家们深情地回忆起那个年代,都会把这一年叫做“爱因斯坦奇迹年”。 再往后推二十多年,让我们来到神奇的亚洲土地印度,达卡大学有一个青年讲师,平时上上课、做做实验,闲暇之余在一个叫《哲学杂志》的烂刊物上发发论文灌灌水。1923 年,他写了一篇《普朗克定律和光量子假说》寄给这家杂志,但是很快被拒。受了打击的青年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