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能源】昌平沙荒地上试种“能源草”2013 年 05 月 23 日 种草能取代燃煤?听起来像个玩笑。但在不久的将来,这将变为现实。记者从昌平区科委了解到,一种被称为“能源草”的新品种植物今年在该区 200 亩沙荒地上种植,其干料的燃烧值不仅与褐煤旗鼓相当,而且污染排放量极低,相当环保。这种“能源草”,学名叫芦竹,引自于匈牙利。“相当好活,浇一次水就够,生长期不需要施肥、打药。”昌平区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芦竹对土壤的要求很低,荒地、沙地、盐碱地、矿尾废弃土地都可以耕种,成活后还耐干旱耐水泡,当年播种当年就能收割,可以旺产 15 年。去年,昌平区与中国航天育种中心合作,在马池口镇横桥村试种了 3 亩,春天播种,10 月份收割,“几乎就没怎么管,短短几个月长到四五米高,平均亩产达 4 吨。”这草“皮实”是“皮实”,可与能源有什么关系?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芦竹晒干后是理想的固体燃料。”经过检测分析,晒干后,每公斤芦竹的燃烧值为 22.76 兆焦耳,而每公斤褐煤为 14.9—20兆焦耳。论燃烧值,芦竹比褐煤要略高,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却要少得多。这位负责人介绍,据测算,燃烧过程中,每吨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 60 公斤,二氧化硫为40 公斤;而每吨芦竹干料生成的二氧化碳仅为 8 公斤,二氧化硫 2.4 公斤,污染排放可以说是相当低。“众所周知,二氧化碳过多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而二氧化硫则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凶手’。”昌平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用“能源草”代替燃煤,会对改善大气质量起到明显作用。以昌平区为例,每年全区的燃煤量约 150 万吨,燃煤所释放的二氧化硫约为 6 万吨,二氧化碳约 1.8 万吨。在同等热值下,所需“能源草”量大约 198 万吨,而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仅为 0.48 万吨,二氧化碳释放量算上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的量(“能源草”每生长 1 公斤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1 公斤)为负 217 万吨。除了净化空气,“能源草”在减少扬尘方面也大有作为。成熟的“能源草”高度可达 6 至8 米,分株几十棵,种植滞尘量可达每亩每年 30 吨;由“能源草”构成的块状林,减尘效果可达 70%以上。在去年试种成功的基础上,今年昌平区继续扩大“能源草”的种植范围,在流村、崔村等镇选择 10 处代表性地块,如坑地、沙地、坡地、荒滩地等种植,总面积为 200 亩,目前,播种已经开始。昌平区科委主任李万佰表示,今年的 200 亩芦竹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