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讲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考纲要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变化规律。 [知识讲解]一、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地球上的海洋(1)地球的水库:平均深度 3800 千米,占地球总水量的 96.53%;淡水中冰川水、地下淡水最多。人类生活用水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2)水循环——大气中的水源和陆地水的来源海上内循环:占水循环水量的 90%; 海陆间循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以径流注入大海。 内陆循环:水汽主要为蒸发与蒸腾,注入内流河与内陆湖。海陆间水循环,有三个要点需要注意:一是水循环的场所,即天空和地面、地上和地下、海洋与陆地之间;二是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包括蒸发→气流→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通过这些把三种形态的水体连接成为一个相互交换和转化的动态系统,其中蒸发与降水、水汽输送与径流输送作用更加明显;三是水循环的能源,即蒸发、水汽输送、凝结等环节是太阳辐射的结果;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是地球重力作用的结果。水循环的作用与意义:是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通过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有机地联系成为一个循环系统,水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一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换。二是在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三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雕塑地表形态。如:海洋→陆地的水汽输送量=陆地→海洋的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海洋水数量不变:海洋上降水量=海洋上的蒸发量+来自陆地的径流量;陆地水数量不变:陆地上的降不量=陆地上的蒸发量+陆地上的径流量。可以看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其循环更新的速度也是有限的,因此在运用水资源时要做到:合理运用,不能超过水的更新数量;保护水质,免受污染。(3)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地球表面的 71%是海洋 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海水运动塑造海岸地形、引起海岸变迁,影响沿海沉积物的搬运和泥沙沉积,入海河流的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和冲积平原。 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港口、养殖、捕捞、排污。 2、海水温度1海岸带内陆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同一海区,不同季节 夏季(水温高) 冬季(水温低) 水平分布规律 同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