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 24 讲 工业生产的区位选择)[考纲要求]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知识讲解] 1、工业生产活动 (1)工业的投入和产出特点:对自然要素一般不要求更多的投入,在地域上灵活,季节性不明显。 自然条件:土地、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能源、资金、科技等 工业产品(主要满足生产需要重工业、主要满足生活需要轻工业) 工业三废资源密集型:受资源分布的制约(如采掘工业)工业投 劳动密集型:分布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如纺织工业) 入类型 资金密集型:常与资源密集型分布在一起→经济水平较高地区 技术密集型:分布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2)工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部分地区(如亚洲四小龙)进入工业化社会。工业分布:就世界而言,集中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就国家而言,集中在少数地区和城市。工业部门:第一次技术革命出现棉纺、钢铁,第二次出现电力、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第三次出现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工业产值比重:发达国家下降、发展中国家上升。工业投入:原料减弱,对劳动力数量、体力的投入减小,对劳动力知识、技术的投入逐渐增加。生产方式:大批量、标准化向中小批量定制方向发展。部分工业部门的投入:棉纺织厂:棉花、纺织机械、电力、劳动力、资金、技术、场地、厂房、水源等。汽车生产:汽车零部件、电力、机械和电控设备、劳动力、水源、涂料、资金、技术、场地、厂房。钢铁生产:铁矿石、煤炭、耐火砖、电力、机械和电控设备、场地、水源、厂房、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手机生产:芯片(集成电路)、清洁的水源、电力、资金、技术、厂房、水源、劳动力。煤炭生产:煤炭资源、水源、电力、机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鞍钢区位特点:近煤铁产地→接近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 1投入产出经济水平较低地区宝钢区位特点:海陆交通便利,铁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印度、巴西进口;煤来自安徽淮南、山西等地。→接近消费市场(1)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主导因素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工业部门类属名称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代表部门原料指向型工业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动(易变质等)甜菜、甘蔗制糖等水果、水产品加工市场指向型工业运输产品成本较高(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