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行军书”中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还我卢德铭!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听到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牺牲噩耗时的痛心疾呼。卢德铭中学时代开始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接受马克思主义;他立志从戎报国,19 岁考入黄埔军校,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东征北伐中屡立奇功,是中国共产党著名的年轻将领。1927 年 9 月,他在同毛泽东挥师向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转移途中,为掩护主力部队仅带一连兵力阻击敌人,后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仅 22 岁,是我军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卢德铭年轻的生命至此定格,留下了红色的咏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卢德铭在戎马倥偬中牵挂远方亲人,写下了一封封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 行军书 。话真挚亲情,谈执着信仰;心系父母至亲,又念百姓人民;情寄个人小家,胸怀民族国家&hellip &hellip 字字句句皆洋溢着热血青年满腔的家国情怀,承载着革命者坚如磐石的忠诚信仰,诠释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使命担当。卢德铭的质朴家信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鲜活注脚,是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使命的生动教材。人生自古伤别离。在风雨如磐的战争年代,一封家书寄予着纸短情长的惦念与记挂,铁骨铮铮的军人也有柔情的一面。卢德铭对苦苦等待的未婚妻说: 假如瑞勤要等我,我对她有几点要求:一要读书;二要革命;三不要缠脚。 他希望他的恋人可以多读书,要积极投身革命为国家作贡献,要打破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做个新时代的女性。期待他未来的妻子能成为志同道合的同志,成为可以并肩作战的革命伴侣。这是革命时代恋人之间的红色情书,寄予着战争岁月革命军人对爱情的向往。信仰是百折不挠的力量,无数共产党人为民族复兴而孜孜以求。1925 年 2 月,年仅 20 岁的卢德铭参加东征,他给家人写信诉说了战斗胜利后的喜悦。他的革命意志在一次次血雨腥风的洗礼中得到锤炼,革命信仰更加坚定,立志夺取革命的胜利,实现国家振兴和人民幸福。一旦崇高的信念树立起来,任何力量都难以将其摧毁。不忘初心,就是要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卢德铭作为一名党员,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始终将人民摆在正确的位置上。卢德铭在战斗中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力量之伟大,他在家书中感慨: 我们这次北伐,有这样的顺利进军,全靠群众的支持。 军民之间休戚与共的鱼水情深,是我们过去取得胜利的重要优势,也是未来我们赢取新的伟大胜利的底气所在。 烽火连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