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 3-1 教案3-1-1-7 了解电容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容器的基本结构、种类、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其电路图符号2、理解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基本工作方式——充电和放电3、掌握电容器电容的概念4、理解决定电容量的因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电容器的结构和充放电过程,认识实验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2、进一步理解比值定义法。3、经历决定电容量的因素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方法研究物理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决定电容量的因素的探究活动,培养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了解电容器的实际应用,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电容器的概念、定义式及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难点:电容器的电容的计算与应用教学过程引入:电容器是电气设备中的一种重要元件,在电子技术和电工技术中有很重要的应用,例如在洗衣机、电风扇、日光灯的启辉器、电视机、收音机中都有电容器(在黑板上写出课题)一、 识别电容器展示各种电容器:1.认识电容器的外形,它有两个电极。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2.电容器的作用:容纳电荷,同时也储存了能量。3.电容器的带电量:电容器一个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二、电容器的充放电操作: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上就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做充电。现象: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联系,两个极板间有电场存在,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贮存在电场中,称为电场能.操作: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就不带电了,这个过程叫放电.教师强调:充电——带电量 Q 增加,板间电压 U 增加,板间场强 E 增加, 电能转化为电场能放电——带电量 Q 减少,板间电压 U 减少,板间场强 E 减少,电场能转化为电能三、 电容器的电容用心 爱心 专心定义:电容器所带电量与两极板间电势差的比值叫电容器的电容,用 C 表示。公式:QCU单位:国际制单位为法拉,简称法,符号为 F。常用单位有微法(μF)、皮法(pF)。1μF = 10-6F,1 pF =10-12F物理意义: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大小,由电容器本身的属性决定。四、 决定电容的因素演示:课本 26 页图 1-7-5、1-7-6、1-7-8 的实验。结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极板的正对面积成正比,与两极板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