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案(3)

《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案(3)_第1页
1/3
《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案(3)_第2页
2/3
《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案(3)_第3页
3/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简述苏联解体的经过,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用列表等方法归纳和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结合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情况,开展讨论,谈谈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阅读恩格斯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等历史材料,理解历史材料,并运用它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改革经验教训的学习和总结,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意识。 通过对苏联从一个超级大国到走向解体的原因的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教学重点:概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教学难点: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教学导入: 斯大林逝世后,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对传统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但收效甚微,1991 年,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苏联解体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板书课题)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1、改革的原因: (1)二战后,特别是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 (2)二战后,苏联的经济状况:农业状况堪忧,工业领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3)1953 年,斯大林逝世2、改革的内容:(1)经济体制改革: 工业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改革,扩大了地方权力,但并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农业体制方面:试图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案的收购价格,以此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2)政治体制改革: 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集权:1956 年 2 月,苏共召开了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在大会闭幕前夕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严重后果》的“秘密报告”。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干部制度改革3、对改革的评价: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与不足:1955 年——1958 年连续 4 年获得大丰收。助长了赫鲁晓夫的冒进思想。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与不足:扩大了地方权力,但并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与不足:苏联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斗争,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活动。进步性:赫鲁晓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案(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