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及史料教学探究 古往今来,历史是不断被发现的过去,历史也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它承载了过去,又迎合着未来。学习历史,使我们开拓思维、解读借鉴、进展自我。历史学科的教学,并不是一味地复述,它需要融入过去发生的事件,感受时代的变迁。史料教学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大贡献,实际是呈现史料的一种方式。史料又是过去发生过的事件的凭证,这个凭证可以是古人的自传或其他文本,也可以是过去留下的物品。直到今日,史料成了全国学生在中学时期必不可少的读物,并且,掌握人类政治文明进展史、经济史、思想文化、科技进展史的概况,是对每个普通高中生的基本要求。逐渐的,各地方教育部门也把越来越多的史料内容编进教科书中。伴随着史料知识的推广,史料教学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社会也在呼吁史料教学,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纳史料教学是大势所趋。 1 搜集典型的史料激活历史 生动的史料给予历史学科很多的营养,它是激活历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土壤。有的历史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隔甚远,教材中有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学生理解起来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那么,老师应如何通过一节具体、微观的历史课完美的演绎和诠释教学目标,又以怎样的途径让学生的思维泛起点点涟漪,促使他们获得学习上的灵感和历史感悟?我们认为,“论从史出”,史料就是构成历史课堂教材的基本素材,老师应对史料教学的思路进行一番梳理,然后就着手搜集典型史料。只有典型的、有价值的史料才能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教材中的图片文字史料老师要仔细研读,教材之外的相关史料我们同样要挖掘。如在教学《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课时,老师首先从网上对各版本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搜罗,对古代农业进展的相关素材进行筛选、精选;其次,对习题中的有关古代中国农业的史料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再者,翻阅专业书籍,检索知名期刊,找寻有关史料;此外,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提供的史料始终有限,有时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要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汲取更多有价值的史料,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搜集,让他们在尝试积累鉴别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正所谓一举多得。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有些有价值的素材出炉了:《耕织图》、古代农业进展的东汉画像石、垄作法和代田法图片、五谷六畜图片、陕西剪纸图片、水利工程都江堰视频、农业谚语、与小农经济相关的诗作等。这些生动素材,激发学生研习史料,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