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知识点精选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知识点 1.计数原理知识点 ①乘法原理:N=n1·n2·n3·…nM (分步) ② 加法原理:N=n1+n2+n3+…+nM (分类) 2. 排列(有序)与组合(无序) Anm=n(n1)(n2)(n3)…(nm+1)=n!/(nm)! Ann =n! Cnm = n!/(nm)!m! Cnm= Cnnm Cnm+Cnm+1= Cn+1m+1 kk!=(k+1)!k! 3.排列组合混合题的解题原则:先选后排,先分再排 排列组合题的主要解题方法:优先法:以元素为主,应先满足特别元素的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 以位置为主考虑,即先满足特别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 捆绑法(集团元素法,把某些必须在一起的元素视为一个整体考虑) 插空法(解决相间问题) 间接法和去杂法等等 在求解排列与组合应用问题时,应注意: 祸起箫墙 一天晚上,在一个由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女儿组成的四口之家中,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家庭中的一个成员杀害了另一个成员;其他两个成员,一个是目击者,另一个则是凶手的同谋。 (1)同谋和目击者性别不同。 (2)最年长的成员和目击者性别不同。 (3)最年轻的成员和被害者性别不同。 (4)同谋的年龄比被害者大。 (5)父亲是最年长的成员。 (6)凶手不是最年轻的成员。 在父亲、母亲、儿子和女儿这四人中,谁是凶手? (提示:最年轻的家庭成员是什么角色?谁是最年轻的的家庭成员?) 答 案 根据{(3)最年轻的成员和被害者性别不同},最年轻的家庭成员不是被害者;根据{(4)同谋的年龄比被害者大},也不是同谋。根据{(6)凶手不是最年轻的成员}也不是凶手。于是,根据(4),只有以下三种可能(A 代表同谋,V 代表被害者,K 代表凶手,W 代表目击者): 最年长的家庭成员 AAK 次年长的家庭成员 VKA 次年轻的家庭成员 KVV 最年轻的家庭成员 WWW 根据{(5)父亲是最年长的成员。},父亲是最年长者;从而母亲是次年长者。根据{(2)最年长的成员和目击者性别不同。}和上述的这些可能,最年轻的家庭成员是女儿;从而次年轻的家庭成员是儿子。于是,从最年长的家庭成员到最年轻的家庭成员,上述三种可能就是: 父亲 AAK 母亲 VKA 儿子 KVV 女儿 WWW 根据{(3)最年轻的成员和被害者性别不同。}Ⅰ 不可能成立。根据{(1)同谋和目击者性别不同。}Ⅲ 不可能成立 高中数学。因此,只有Ⅱ是可能的,也就是说,凶手是母亲。 逻辑联结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含有“或”、“且”、“非”复合命题的概念及其构成形式; (2)理解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