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四册《哀江南》教案设计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剧中真挚、深沉的故国情思。 2、欣赏准确、生动、形象的戏曲语言。 3、理解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赏读曲词,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理解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对最后一支曲子〔离亭宴歇拍煞〕的赏析。 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比较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我想请大家和我一起背诵两首古诗,刘禹锡的《石头城》和《乌衣巷》。 师:谁知道诗中提到的“石头城”是今日的哪座城市?“朱雀桥”、“乌衣巷”又在哪里? 明确:南京,六朝古都,历史名城,存在着最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最丰厚的文化。这个地方,曾经上演过一出出悲剧、喜剧,让人唏嘘不已,让人回味不止,使人为之激动,为之感叹,许多的文人骚客为此写下了感人肺腑的诗篇。刚才,我们背诵的两首诗就是其中的名篇。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经过十余年呕心沥血,三易其稿而写成的著名历史剧《桃花扇》。他借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来传达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其中《哀江南》出自《桃花扇》中的最后一出《余韵》,它是这出戏的名篇,是全剧的点睛之笔。 二、诵读并整体感知课文 1、以朗读和分角色诵读为主,结合默读、品读,体味文中蕴藏的情感。 2、初步感知课文,讨论: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三、孔尚任及其《桃花扇》 孔尚任,清代戏剧家,字聘之,号云亭山人,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年轻时在家乡石门山隐居读书,颇有文名,精音律、擅词曲,37 岁时,被康熙招去讲经,此后仕途得志。居官期间,到过扬州、南京,凭吊明末遗迹,访问明朝遗老,搜求明末掌故,为《桃花扇》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历时十余年,三易其稿,终于在康熙三十八年写出了传奇剧本《桃花扇》,一时名声鹊起。时人把他与《长生殿》的洪升并提,称“南洪北孔”。 《桃花扇》是借秦淮名妓李香君与复社文人侯方域的爱情故事,写明朝兴亡的历史剧,也就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本文选自《桃花扇》的最后一出《余韵》,写南明灭亡后,李香君的教曲师傅苏昆生做了樵夫,说书人柳敬亭做了渔夫,两人相聚于南京龙潭湖畔,而相识的老赞礼也路过此地,于是三人饮酒话旧,各唱了一套曲子以抒亡国之恨。本文《哀江南》是苏昆生所唱,曲词通过他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恨,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四、初步品味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