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债务化解的基本思路刍议【关键词】高校债务化解讨论【摘要】建议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主导化解公办高校债务,公办高校要抑制盲目扩大规模的倾向,积极主动进行内部改革,力求教育事业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进展。本文选择地方公办高校债务化解问题作为讨论内容。通过相关分析,提出地方公办高校债务化解的基本思路和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十五”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进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高等教育事业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地方公办高校数量较多,经过近几年来的超常规进展,都有较大的规模。且大多担负普通高等教育的任务,得到地方政府资助。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生均投入较低,基本依赖融资,经过一轮大规模基本建设,巨额债务可能酿成高校财务风险和社会风险,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进展产生负面影响。本课题选择地方公办高校债务化解问题作为讨论内容。通过相关分析,提出地方公办高校债务化解的基本思路和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建议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主导化解公办高校债务,公办高校要抑制盲目扩大规模的倾向,积极主动进行内部改革,力求教育事业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进展。一、化解地方公办高校债务工作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地方公办高校债务成因分析地方公办高校巨额债务是伴随着 1998 年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和 1999 年开始的大规模扩招出现的,主要原因如下。(1)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和扩大招生规模的需要1998 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教育布局结构大规模调整,众多国家部委管理高校下放到省级政府管理。以湖北省为例,截止2024 年,该省先后接收管理部委高校 10 所,组建、升格综合性大学 11 所,新批普通本科院校 12 所,批准设置 42 所高职学院。1999 年 6 月,根据中央决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大幅度扩大高校招生规模”,高校招生人数和在校学生数快速增长。随着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和招生规模急剧扩大,各高校为了解决办学资源紧缺问题,加大投入,重新规划校园,大规模兴建教学、运动、生活等设施,购置教学实验设备,引进大量师资和高水平人才。为此,一些高校在没有经费来源的情况下,不得不举债加大办学条件的投入。(2)高等教育快速进展与高等教育投入机制不相适应2024 年以来,国家和省大幅度增加了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通过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