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标点符号的十种设错方式标点符号的十种设错方式 1. 概数中间加顿号。例如 1995 年全国高考题 5 题 A 项: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曲折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解析〕:根据《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领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其间不能用顿号隔开。此题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能加顿号。值得提醒的是这里的数字表示的是概数,假如是数字表示的是确数,则需要加顿号。例如句子: 今日下午一、二组的同学打扫教室,三、四组的同学打扫清洁区。 2. 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例如: 小道理,是指站在个人的立场,局部的立场,眼前的立场上看,有道理;而大道理,是指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整体的立场,长远的立场上看有道理。 〔解析〕:从顿号的概念可知,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因此,“个人的立场”“局部的立场”“眼前的立场”这三个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下句中的“大多数人的立场”“整体的立场”“长远的立场”之间也应用顿号。注意区分的是较为复杂的句子中,有的看似词语,实则是独立分句,中间不能用顿号,应用逗号隔开。例如 1997 年全国高考题 3 题 D 项: 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 3700 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3.非疑问用问号。例如 1994 年全国高考题 6 题 B 项: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怀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解析〕:从问号的概念可知,整个句子有疑问才用问号,即需要人回答(或反问中)才用问号。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应用问号。该句是陈述语气,因而该句中的前一问号应为逗号,后一问号应为句号。需要注意的是反问句的答案就在问句中,即无疑而问,但常需要表示强调,所以,句末要用问号。例如 1995 年全国高考题 5 题 D项: “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4.选择问句用多个问号。例如 1993 年全国高考 6 题 D 项: 今日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解析〕: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假如是由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