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2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品味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 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司马迁主要受了父亲的什么影响 3、受了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么做的 4、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 6、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二、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第 3 自然段,思考: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 2、讨论横祸,理解酷刑。 (1)这场横祸是怎么引起的 (2)什么是酷刑从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3、指导朗读第二段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2、出示司马迁是怎么想的句子。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假如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1)他为什么想雪溅墙头,了此残生 (2)他又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 3、出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司马迁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 四、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读这段,思考: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2、组学生讨论。 3、指导朗读。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内容总结(1——)六年级语文教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2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3)5、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4)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