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力与运动本章规划 在第 1 章我们学习了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的受力问题,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力为平衡力.这部分内容在物理学中叫做静力学. 第 3 章研究了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包括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在变速运动中重点讨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这部分内容在物理学中属于运动学. 在前边两章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在本章里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这部分知识的基础是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这部分内容在物理中属于动力学. 学习动力学的知识后,可以在知道物体受力情况后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在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它的受力情况.动力学的知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如研究交通工具的速度问题、天体的运动问题等.我们从牛顿第一定律开始. 课时安排:5 课时.第 1 节 牛顿第一定律从容说课 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做实验之前让学生明确实验中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哪些条件发生变化,并能在该过程中渗透研究方法的教育.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对得到的结论信息进行比较和因果推理,从实验中归纳推理出牛顿第一定律.最后,教师总结并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情况,在现实生活中物体总会受到力的作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只是根据实验推理的、合乎逻辑的定律.对于惯性的认识,教师可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知识要点表解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已经提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但是直到伽利略和牛顿时代,才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观点内容依据亚里士多德(错误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根据经验,不加分析,凭直觉印象提出伽利略的观点运动物体停止,是因为受阻力,物体具有某个速度,只要物体不受外力,这个速度将保持不变.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根据日常经验,且对经验进行归纳,并利用理想实验进行推因.论而得出.牛顿的观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根据自己研究,系统归纳,总结得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惯性是所有物体的特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的能力.2.通过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