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地球的运动——公转考纲点击考情预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以重大时政事件为背景,结合光照图,综合考查地球公转的特点、昼夜长短的计算及季节的判断等内容。2.以实际生活知识,如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等为切入点,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是难点,但近三年考查较少。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2.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特别提示] 图解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种数据间的关系。如下图:(1)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极昼(夜)的最大纬度跨度范围=热带范围。(2)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3)μ=α=90°-极圈的纬度数=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2.昼夜长短变化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4.四季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划分方法:天文四季(我国传统四季):以立为起点划分四季;天文现象上看,夏季为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二季为冬夏季的过渡季节气候四季:为使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相吻合而划分,12、1、2 月为冬季,3、4、5 月为春季,6、7、8 月为夏季,9、10、11 月为秋季5.五带划分依据: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递减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各带特点:① 热带:有太阳直射,除回归线外,一年可被两次直射② 南北温带: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③ 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意义:生产、生活有指示作用,是进一步研究地表分异规律的基础[特别提示] (1)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的区分: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产生昼夜更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极圈内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11.图示法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H 表示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离直射点近,正午太阳高度就大;直射点向该地接近,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