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运动、空间与时间 教学设计教材:普通高中新课程司南版 设计者:石狮市永宁中学 陈忠煜 时间: 2006、10 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1、通过事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机械运动,知道参照系的选择,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2、通过具体例子的探索知道空间位置的描述方法,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建立初步的空间与时间概念。过 程与方法通过联系实际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引导,培养学生辩证的思想,用坐标方式描述空间和时间以及信息窗引导,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教学重点如何描述空间,区分时间与时刻。教学难点建立初步的空间与时间概念。案 例 设 计本节是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第一节课,在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更应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根据课程的设置和学生的实际,本节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展开。一、机械运动的探索教学设想:由于本部分内容初中有所涉及但不够深入,所以在这部分内容处理上,时间分配少一些,但侧重知识的应用。通过运动形式的对比引入,剖析大量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生活实例来展开,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物理的兴趣,激励学生自主参与为底韵,通过大量的生活和社会实例,在原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再认识,应用的建构思想进行教学。 具体操作如下: 1、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象分析出发,引出机械运动概念多媒体展示:体育运动,生命运动,政治运动,机械运动画面……。学生识别运动形式,探索机械运动的共同特点---有位置的相对改变,总结出机械运动的规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机械运动进行定义、板书,学生再举一些例子。2、机械运动是相对物体有位置改变的运动,因而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运动状态也就难于确定,进而讲解参照物、参照系,同时举出一些运动的实例,分析其参照系的选取,强调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就以大地为参照系。3、引导学生分析同一物体在不同参照系的运动形式的变化,从而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由学生举出大量的生活中的实例,教师适当的补充,如:小小排江中流,巍巍青山两岸走;月亮在云中穿行;坐地日行八万里等等;运动电梯中人的运动状态;行驶的火车中人的静止……二、教学重点---空间位置的描述用心 爱心 专心 教学设想:本部分内容主要突破两个方面,一方面学会物体空间位置的描述,培养学生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