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讲义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湘教版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讲义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湘教版_第1页
1/89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讲义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湘教版_第2页
2/89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讲义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湘教版_第3页
3/89
第一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__地球表面形态[考纲要求]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2)存在形式2.岩石(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2)分类(成因):① 岩浆岩② 沉积岩③ 变质岩1[温馨提示] 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的特点的区别侵入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喷出岩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1)概念:原始地壳形成至今,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2)能量:放射能→热能→机械能。2.岩石的转化(1)参与循环的地壳物质名称:①岩浆;②岩浆岩;③变质岩。(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质作用:A 冷却凝固;B 外力作用;C 变质作用;D 高温熔化作用。[温馨提示] 要使岩石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量来源,地壳内部的热能和外部的太阳能是岩石转化的动力;二是物质运动,地质循环和外力的搬运是岩石转化的链条;三是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上升冷凝、高温熔化是岩石转化的基本条件。三、促使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地质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各种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四、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 A 为亚欧板块、B 为太平洋板块、C 为印度洋板块、D 为美洲板块、E 为非洲板块、F 为南极洲板块。2(2)板块边界类型:图中 L 为未定板块边界,M 为消亡边界,N 为生长边界。(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① 如图中 a 是两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② 如图中 b、c 是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邃的海沟、岛弧、海岸山脉。③ 如图中 d 是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温馨提示]阅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时,需要“两看”、“两关注”“两看”:一看板块名称、范围及相对位置(注意与经纬度相结合);二看板块边界类型、受力方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讲义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湘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