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5 届高考地理总复习讲义 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湘教版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考纲要求]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含义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2.主要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这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1(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温馨提示] 区域差异性的表现(1)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2)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并非内部地理要素绝对一致,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西北干旱区也存在绿洲,即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二、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2.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3.类型及特征类型乡村地域城镇地域范围大小生产活动农业非农业二者关系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对乡村地域产生带动作用4.空间分布形式经济要素农业交通运输线路城市和工业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面状线状和网络状点状岛状三、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3.差异表现(1)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3)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4.传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分别呈现怎样的格局?提示:传统农业区域为“一、二、三”或“一、三、二”格局;工业区域为“二、一、三”或“二、三、一”格局;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为“三、二、一”格局。5.从区域发展历程看,发展前期、工业化时期和城市化时期的产业结构特点有何差异?提示:发展前期,农业经济占相当大的比重;工业化时期,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城市化时期,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三、二、一”格局。 [温馨提示] 根据区域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比重关系,可以推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2低。一般而言,当区域内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当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