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4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汉魏晋诗三首课余撷珍 粤教版必修 1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教 材 悟 读田园人生陶渊明——《汉魏晋诗三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毅然辞官,归隐田园。闲暇时,他以清泉 沏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他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他便是陶渊明。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的清闲与旷达。【素材运用】 我们怎样在喧嚣的尘世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闹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穿越时间隧道,在陶渊明的南野田园中飘荡,与寂寞的诗魂倾心交谈,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且 让我们想象一下陶夫 子归家时的情景。宽袍大袖,迎着清爽的河风,立于船头的陶公,在这样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温馨的家居。他的神态是那样的幸福、轻松、安详、超脱,这时的他实实在在像一只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啊!【相关话题】 1.旷达 2.自然 3.隐逸之乐美 文 品 读以人生为节日与诗意地栖居高建新不止一次读丹纳的《艺术哲学》,每一次读到“希腊是一个美丽的乡土,使居民心情愉快,以人 生为节日”这句话,都会为之一振,沉思良久。以人生为节日,道出了希腊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超越寻常的价值追求。因为“以人生 为节日”,所以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每一年都是快乐的,一生都是快乐的。以人生为节日,必定为活着而欣喜,为思想而欣喜,为创造而欣喜,更为欣赏到美景、美物而欣喜。以人生为节日,就不用刻意地准备什么,等待什么,不因为等待而丧失了享受人生的好时机。以人生为节日,就不会以得失为怀,从而破坏生命的大快活、大和谐。由丹纳的“以人生为节日”联想到荷尔德林的“诗意地栖居”,这其实是一个话题的两个方面。“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劳绩, 即功劳、功绩;诗意,就是超越功利、不计现实得失,听任性情自由地流露;栖居,栖息居住;这片大地,我认为是指我们每个人生息繁衍直至死亡都不能离开的土地。这使我想起了陶渊明和苏东坡。在东方的中国,陶渊明、苏东坡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以人生为节日”“诗意地栖居”的人。陶渊明饱受物质贫困的折磨,却 志情高远、趣味悠然。“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是“慈爱与人心的同在”的范例。日常生活中,他要过一种自然真实、简淡干净又充满诗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