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4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离骚(节选)课余撷珍 粤教版必修 1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上下求索的屈原——《离骚》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 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屈原这种明知不可而为之,“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素材运用】 品读你,让我读懂了高 洁的精神,你让我明白,高洁不是冷淡,不是逃避,真正高洁的精神要敢于承担自己内心中的责任。情系国家,心怀百姓,你的高洁理应属于不平凡。正是这不平凡的高洁,让你如皭然出水的清荷,出淤泥而不染,让你亦如墙角的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留得清气满乾坤。微风渐渐淡去,而香草般的气息却越来越浓,我依旧品读着你,在这沾满泪痕的字里行间,找寻着你遥远的身影……【相关话题】 1.爱国 2.高尚情操 3.挫折与成功美 文 品 读屈 原 永 恒刘向东公元前 278 年的一个阴郁凄怆江风凛冽的午后,面容憔悴、风骨凛然、衣带飘逸的伟大诗人屈原面对奔泻不息的汨罗江深情地最后一 瞥后随江而去……千百年过去了,江水悠悠,诗魂依旧。同样也是一个阴云低沉的日子,我怀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壮美诗句,沿着汨罗江畔寻觅诗人的踪迹。虽然游人稀少,江景清寂,也不见昔日诗人吟诗的茅庐和渔夫的小船,但我还是清晰地看见了诗人那从容 不屈的身躯依然是那么清癯傲岸;那双忧愤深邃的眼睛还是那么犀利激昂;那浩荡而去的汨罗江似乎依然荡漾着诗人那意境高远、激扬豪放的《离骚》和《九歌》!行吟于江水 浩渺草木萋萋的汨罗江畔,感受着楚国的历史风烟和那荡气回肠、至诚至美的诗魂,也许有人哀叹,或沉默或悲愤或惋惜,但我坚信更多的还是心灵的震撼和由衷的敬仰吧。不是吗,尽管我们的屈原出身贵族,官居掌管政事、法令和外交等大权的左徒,可他却反对贵族特权、痛斥官场腐败、力除社会不公,极力举贤任能和减轻人民的负担。面对秦国的武力威胁,他尽管也主张联合齐、魏等国共同抗秦,可他并不反对国家统一,并以“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