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4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 与妻书课余撷珍 粤教版必修 2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教 材 悟 读有情有义真男儿——《与妻书》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撼人魂魄,令人感奋,字字都迸发出一种舍生取义的革命风范。在那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岁月里,多少像林觉民这样的革命先烈抛家别业,将儿女私 情深埋心底?一封《与妻书》,书写的不仅是缠绵细腻的儿女之情,更是慷慨激昂的壮志豪情。是的,没有对爱妻的那份真情,哪会有他对天下人的大爱?正是这种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所以才有时隔百年依然令人动容的力……【素材运用】 幸于古往今来, 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奋斗终生,当为 今人所仰,后人所慕。他们之所以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往往是从能不为情所障目而起。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挥泪唱出一曲“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的悲壮挽歌,正由于他不为夫妻之情所障;毛泽东在儿子壮烈牺牲后表现出的坚定理智,难道不是他创下“欲与天公试比高”伟大业绩的原因?对待亲属家人从来没有特殊要求的彭德怀,若不是 不为情所障,又何有像“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英雄气概?【相关话题】 1.真情 2.大爱 3.舍生取义美 文 品 读决绝和依恋何银基中国人常说:“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当你走进林觉民的故居,他的《与妻书》彻底颠覆了这句老话。回望林觉民生活的一百多年前的那个年代,黑夜沉沉,风雨如磐,中华民族深陷在苦难的深渊。林觉民出生在如今福州最昂贵地段的三坊七巷里,少有大志的他 13 岁参加科举考试,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就扬长而去。后来在日本加入了同盟会,1911 年回国参加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被抓获。时任两广总督的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林觉民不会说广东话,就用英语回答问题。他席地而坐,毫无惧色,慷慨陈词,纵论世界大事和各国时事,宣传革命道理,谈到时局险恶之处,捶胸顿足,激愤之情,不可扼抑,满庭皆为之震动。两广总督张鸣歧叹道:“ 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被关押期间,林觉民米食不进,几天后被押赴刑场,神态从容,慷慨就义,年仅 24 岁。广州起义,是一次毫无胜利希望的起义,是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在黑暗中呼唤光明而燃起的火光。林觉民在事前给妻子陈意映写了诀别书,一开始就说:“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