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6 分)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简要说说本诗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2 分) 答案 首联在全诗中起到提纲挈领、统帅全篇的作 用。后面的诗句,是对“胜事”与“赏玩夜忘归” 的具体展开。 (2)有人说这首诗的颔联在篇中如石韫(蕴藏之意) 玉,似水怀珠,是全诗精妙之所在。你同意这一看 法吗?请谈谈你的理解。(4 分) 答案 ①呼应标题。“掬水月在手”呼应标题中 “夜月”二字,而“弄花香满衣”则呼应“春山”。 ② 从结构上看,该句承上启下。“掬水”句承首联 “夜”,“弄花”句承首联“春”;下启颈联,乃 流连不舍之因。③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 人情物态面面俱到,既见山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 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 不灭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只有两件,却 足以以少胜多。④“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 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 写出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然为 一体。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妙趣横生。⑤精于炼 字,“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 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答出三点是 4 分,答 出两点得 2 分,答出一点得 1 分)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6 分)从军行陈 羽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专心 爱心 用心1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②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 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②关山:山 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1)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 要分析。(2 分) 答案 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 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 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2)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 请联系诗句内容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陈诗 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 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 烘托将士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 美;王诗不直接抒发征人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 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 深沉感人。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