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真情实感 在高考中写出优秀作文一直是考生们梦寐以求的事。如何写作文才能优秀呢?2009 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评卷组老师、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许祖华说:“好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且积极向上。”其实,综观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关注生活,书写真情实感”,成为吸引阅卷老师的最大亮点。 情感是写作的血液,写过文章的人都会懂得“文以情生”,情感与作文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无论哪种文体,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只要作者情感的闸门一打开,自然情到笔至,妙笔生花。 事实告诉我们,作者有了真正发自内心的“从肺腑中流出”的真情实感,就能做到写山能情满于山,写海能意溢于海,甚至让作品富于永久的生命力,使之“垂世而行远”。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一词,虽不着一“情”字,然词情采毕出,情味无穷;辛弃疾“落日楼头,断鸿声里”一词,虽未言一“愁”字,然谁不知词人的满腹的“愁”滋味呢?李、辛二词何以取得如此的艺术效果,其中之一是情感使然,是情感的魅力所致。 要培养写作中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何而来?怎样培养真情实感?这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平时的学生作文中,矫揉造作、虚情假意、言不由衷、无病呻吟还比较突出。正如有人说的,如今作文,人事可以造假,思想可以造假,甚至情感也可以造假。造成“造假”的原因自然很多,有社会的,有学校的,有老师的,也有学生自身的。如社会和学校向学生过多地灌输特定意识形态的东西,一味地强调要多唱颂歌、赞歌,明明是虚假的,也要粉饰颂赞。如封闭教学,封闭写作,沿用过去那套弃之不掉的闭门造车、面壁作文的方式方法。如老师牵手,学生制模,老师过多地给作文定框定调,而学生仅在设计好的模具上做工。所有这些,都直接制约着阻碍着学生情感的产生、发展和表达,往严重处说,是扼杀和泯灭人的灵性和情感。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真情实感呢? 1.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 “用心感受生活”,因为情感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生活就无所谓情感,所以要获得真情实感,根本的经验就是实感生活。因为“真情”只能从“实感”中产生,无生活实感,就不可能有真情。写作与生活的关系也一样,写作不能离开生活,没有生活,也就没有写作。 我们要教育学生多面向社会,多关注生活,要以饱满的感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去建立感情,再将这些感情融进写作中,这样也就不愁文章没有情感没有感染力了。要做到这些,作为我们教育者就要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