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 年新课标《考试大纲》对病句的考查要求为“辨析并修改病句”,并明确规定语病的类型有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能力层级为 E 级。这一考点实际上包含两个内容:一是辨析病句;二是修改病句。高考命题以辨析病句为主。2.命题规律总结辨析病句的考点,题型较固定,为选择题;位置固定,居于Ⅰ卷第 3 或 4 或 5 题的位置。2009 年全国 18 套试卷中,除福建卷、上海卷外,其余 16 套均对病句的辨析进行了考查。本考点考查的重点是:①搭配不当,如 2009 年重庆卷第 3 题;②成分残缺,如 2009 年安徽卷第 17 题;③结构混乱,如 2009 年山东卷第 5 题;④语序不当,如 2009 年全国Ⅰ第 3 题;⑤不合逻辑,如 2009 年北京卷第 4 题。试题的一般要求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也有同时考查歧义句辨析的,题干则为“……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也有的题干为“有语病的一句是”。选句的内容更注重实际,且结合中学生语言应用的实际。病句的修改则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试题要求找出文段中错误的表达,并改为正确的。此题型这些年有所淡化,2007 年只有全国卷 I 和福建卷涉及,但全国卷是在多年未考的情况下,2007 年再次出现的,2008 年全国 I、全国Ⅱ再次涉及,2009 年宁夏·海南卷采用了这种考查形式,全国 I、全国Ⅱ结合词语使用又一次涉及。3.命题趋势分析① 高考对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考查仍将是热门考点之一。2009 年有 16 套试卷涉及病句的辨析,3 套试卷涉及病句的修改。② 在题型设计、考点安排上,稳中有变,追求新颖题型。③ 辨析类题型仍然占主流,修改病句类题型可能有所增加。1.(2009 年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B.对“80 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解析】 A 项,成分残缺,可在“事件”后加上“发生”;B 项,表意不明,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