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14 如何做好概括文意的两种常见题型:特点概括和原因概括学案略语 概括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高考考查,最常使用的两种题型是以散文中的物象和人物形象为中心的特点概括题,以作者某种看法和评价为中心的原因概括题。考生应以这两种题型为突破口,提高自己的文意概括能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人在风中刘心武① 一位沾亲带故的妙龄少女,飘然而至,来拜访我。我想起她的祖父,当年待我极好,却已去世八九年了,心中不禁泛起阵阵追思与惆怅。与她交谈中,我注意到她装扮十分时髦,发型是 “ 男孩不哭 ” 式,短而乱;上衫是 “ 阿妹心情 ” 式,紧而露脐;特别令我触目惊心的,是她 脚上所穿的 “ 姐妹贝贝 ” 式松糕鞋。 她来,是为了征集纪念祖父的文章,以便收进就要出版的她祖父的一种文集里,作为附录。她的谈吐,倒颇得体。但跟她谈话时,总不能不望着她,就算不去推敲她的服装,她那涂着淡蓝眼影、灰晶唇膏的面容,也使我越来越感到别扭。事情谈得差不多了,她随便问到我的健康,我忍不住借题发挥说: “生理上没大问题,心理上问题多多。也许是我老了吧,比如说,像你这样的打扮,是为了俏,还是为了‘酷’?总欣赏不来。我也知道,这是一种时尚。可你为什么就非得让时尚裹着走呢?”② 少女听了我的批评,依然微笑着,客气地说:“时尚是风。无论迎风还是逆风,人总免不了在风中生活。”少女告辞而去,剩下我独自倚在沙发上出神。本想“三娘教子”,没想到却成了“子教三娘”。③ 前些天,也是一位沾亲带故的妙龄少女,飘然而至来拜访我,她的装束打扮,倒颇清纯。但她说起最近的一些想法,比如想尝试那些与中国传统格格不入的西方陋习,甚至毒品,以便“丰富人生经验”,跻身“新新人类”等等,我便竭诚地给她提出了几条忠告,都是我认定的在世为人的基本道德与行为底线。④ 妙龄少女很多,即使同是城中白领型的,看来差异也很大。那看去清纯的,却正处在可能失纯的边缘。那望去扮“酷”的,倒心里透亮,不但不需要我的忠告,反过来还给我以哲理启示。⑤ 几天后整理衣橱,忽然在最底下,发现了几条旧裤子。我回想起那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讨到手的。那时“国防绿”的军帽、军服、军裤乃至军用水壶,都强劲风行,我怎么能置身于那审美潮流之外?还有两条喇叭裤,是 20 年前,在一种昂奋的心情里置备的;那时我已经 38 岁,却沉浸在“青年作家”的溢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