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野史华章 数风流人物】24.班昭:是烈女典范还是男尊女卑的罪魁祸首?最近,邓玉娇事件,让人们对于烈女有了一次历史性的回首。为烈女立传,始于西汉刘向,以后历代都有烈女传现世,让那些烈女流芳千古。而列入《后汉书-列女传》的班昭,被誉为东汉有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她的父亲班彪、其兄班固一起,留名青史。但班昭是作为烈女留名,而不是因为她继承其兄班固遗志,完成历史巨著《汉书》;也不是因为她才学出众,曾作为汉宫皇后、皇妃们的老师,而是因为她恪守妇道,守寡五十余载,成为当时举国典范。当然,令班昭在历史上留名,还与她的《女诫》有关。因为此书为《女四书》之首,是民国初期及以前几乎所有读书的女孩子的启蒙读物。是封建社会妇女礼教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万世女则之规。而班昭也因此被称为女中之民父,具有和孔子一样崇高的地位。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班昭在古代与近代社会中地位的升降,与所遭受到的褒褒贬贬,都离不开《女诫》。那么《女诫》,到底是女人处世的宝典,还是封建礼教赐予女人的精神枷锁呢?《女诫》的内容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故也叫《七戒》。开篇之始,班昭便引用《诗经•小雅》中的说法: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以为女性生来就不能与男性相提并论,必须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和事,不辞剧易,才能克尽本分。所以班昭开宗明义,把男尊女卑作为女诫的宗旨。 而在夫妇篇中,她认为丈夫比天还大,须用一生敬谨服侍,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妇不事夫则义理坠废,若要维持义理之不坠,必须使女性明析义理。在敬慎篇中,主张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无论是非曲直,女子应当无条件地顺从丈夫;从妇德、妇言、妇容及妇工等方面,规定了妇女四种行为标准。特别在专心篇中,强调贞女不嫁二夫,丈夫可以再娶,妻子却绝对不可以再嫁,在她的心目中下堂求去,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悖理行为。而她本人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为早逝的丈夫守寡半个世纪,专心抚养子女成才,最后被当权者尊为典范、老师。班昭死后,邓太后还亲自素服举哀,给予她至高的荣誉。《女诫》虽然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一直被当成是女子教育的楷模,被视为天下女子万世女则之规。但是到了近代,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盛行,《女诫》逐步被认为是男尊女卑的祸首。斥《女诫》及《女四书》,即教成女子倚赖幼稚、卑屈之男子之法之教科书也;近代学者何震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