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短文两篇》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感情。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育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致、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德育目标 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日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二、介绍课题、作者 本文虽短,但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答/谢中书/书”——写给谢中书的信。注意断句。明确两个“书”的含义。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含有审美意味的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三、整体感知,欣赏美点 1、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老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视频,帮助学生法律规范字音和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3)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4)学生对比注释,理解文句,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7 短文两篇》教案》,来自网! 整体感知文意,并划出疑难词句,全班解决。 2、欣赏美点: (1)老师引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也描绘了一幅这样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那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从文中句中,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