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读后感高中范文 【篇一】《战争论》读后感高中范文 看了将近半个月,终于看完了这套厚厚的理论书。《战争论》一共有三卷,其中第三卷内容全是克劳塞维茨的草稿,还有一半的内容是附录。从总体来看,这套书对战争的定义,作战的方式等写得都很详细,细小到每一个环节。但这样反而觉得有些重复和啰嗦,不如《孙子兵法》那样简洁,给自己未留下想象的空间,假如真正的精读此书,反而怕引起教条主义,思维局限在一个区域。不符合战争多变化的特点。并且对我这种对军事不了解的初级读者来说,读着颇为费劲。 《战争论》第二卷,我认为是全书的精华部分,尤其喜爱关于防备的那一篇,在战争中,我一向都喜爱防备,而对进攻兴趣不大。其中还谈论到战争的目的,也就是政治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战争就是政治的一种特别表现形式。政治服务于王权,是王权的工具,间接的军权也是服务王权。所以军事一直处在附属地位。假如金权超越了王权,军权依旧能保持最初的样子,只是换了个服务对象而已。 书中大量列举了腓特烈大帝、拿破仑的战争事实,以前我对拿破仑进攻沙俄而遭到惨败一直很感兴趣(因为希特勒也是败在这里),在书中也得到强有力的分析,多的不说,只是最后总结性言论里说道,拿破仑的错误在于没有仔细对比别的国家与欧洲诸国的区别,用攻打欧洲诸国的方式去进攻别的国家,结果遭到史无前例的惨败,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帝国灰飞烟灭。【篇二】《战争论》读后感高中范文 战争的目的是使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为达到这个目的,必定要使敌人无力抵抗。而使敌人无力抵抗就必须要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这里的军事力量应该包括军队和敌人的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因为战争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所以其必须在感情的范围之内。因此战争的精神力量不应该忽视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在一些关系生死的殊死的斗争中。使敌人无力抵抗一定要摧垮其国家和人发的抵抗意志在理论上至少是这样的,其表面的特征可以是签订和约,要求苟合。这些特征至少说明敌人目前承认了失败,以后怎么样那是以后的事了。 在概念上分析,使敌人无力抵抗会使斗争趋向于极端然而在现实中必须也完全有必要对其修正。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不会为纯粹的逻辑而获得力量。战争是充满偶然性的,这也是因为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在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们在战争尤其是在激烈的战争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任何的疏忽都会导致战争进程的变化(相对于战争发生前的预测的)。这也是偶然性。 在任何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