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A 原子的核式结构一、 教学任务分析电子的发现、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这些都是人类探求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的起点,其中涉及到的实验、逻辑推理方法也都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典型的科学方法。因此这些内容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容,而且也为后面继续学习人类对微观世界认知过程打下重要的思维与方法的基础。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库仑定律、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等电、磁场知识为基础。从介绍汤姆孙的阴极射线实验入手,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到阴极射线是由电子组成的,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介绍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对汤姆孙建立的“葡萄干蛋糕模型”提出质疑,在此基础上介绍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并运用该模型解释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在介绍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设计思想时,使学生了解研究微观世界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是利用其他的高能粒子去碰撞原子,引起某些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从分析这些现象的过程中逐步探索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和规律。从而使学生理解人类是如何在实验的基础上认识原子结构;怎样在实验与理论的相互推动下,使认识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在介绍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时,可通过比较该模型、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与实验结论的相互印证关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模型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和形态;物理学的研究通常需通过提出假设、建立物理模型、实验验证等几个过程;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建立物理模型和用新的物理模型代替旧的或不完善的物理模型的过程。这些认识都将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与科学品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2)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理解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对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感受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提出假设、建立物理模型、实验验证等方法。(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认识人类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微观现象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微观世界的认知手段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人们对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树立科学的物质观。(2)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的学习,感悟辩证唯物主义在物理学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及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主要论点。难点:对卢瑟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