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基础落实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 (2)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 (3)1956 年,苏共“ ”召开,打破了对斯 大林个人崇拜的迷信。二十大2.主要内容(1)农业方面 ① 取消农产品的 ,实行收购制。②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 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 。③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 种植玉米。(2)工业方面 ①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 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② 给 部分权利。③ 一定程度上承认 的物质利益。义务交售制自主权企业企业和个人3.结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对其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1964 年,赫鲁晓夫下台,改革随之告终。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给后世留下的启示(1)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否则,会适得其反。(2)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3)改革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特别提示练习 1 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最能直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 )A.大规模的垦荒运动B.把所有的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C.改变过去过于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D.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增加农民收入D练习 2 如何理解下段材料中划线处对赫鲁晓夫的评价?赫鲁晓夫的墓碑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雕塑而成,中间镶着赫鲁晓夫的铜质头像。黑白相间的构图,使人联想到赫鲁晓夫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一生。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答案 理解: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说“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但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说“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时代的局限和个人品质的缺陷使赫鲁晓夫只能是“徘徊在新旧时代的十字路口”。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主要内容 (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 。 (2)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 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集中领导经济手段2. 特 点 : 改 革 的 重 点 在 工 业 方 面 , 注 重 发 展 。3.结果: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1975 年以后,经济发展进入 时期。重工业停滞重点讲解赫鲁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