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陆游品味国学之精华,了解千古之往事,诵读儒家之名著,领略诗人之风采。 -----------------题记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迁客骚人、文人墨客。但是在我心中,我国古代最令人敬佩的不是潇洒的李白;也不是时时生活在现实中的杜甫。而是陆游,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大诗人。 有人说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但我不这样认为,因为他们自私,他们只知道自己快活,而不管妻室儿女。李白,因为好酒,不仅误了自己的前程,也误了自己的下一代;杜甫,现实得让自己的妻室儿女一辈子住茅屋。他们不是一个好丈夫,也不是一个好父亲,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家里的事也摆不平,怎能顾及得了天下苍生?什么诗仙,什么诗圣,这不是白白到世上走一趟吗?再说李清照,我虽敬佩她“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魄,但她的诗多写自己闲适的生活或男女之情,她是一个不太忧国忧民的人,再说隐居庐山下的陶渊明,他更是一个懒惰的人,什么“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希”,就充分体现出了他的惰性了。而陆游是一个真正的几乎无任何缺点的大诗人,是个真正的“古仁人”,也是一个有毅力、有恒心、能坚持到底的人,他对宦官不满,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是不争的事实。他力主北伐,收复失地,他单枪匹马,奔赴边疆,为国效力到最后,就如他《颂衷情》中所说“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他也是一个想得开,能自嘲、自励的人。他的号叫“放翁”,他为什么要教“放翁”,的呢?因为他曾几度被罢官,前几次宦官们给他的理由是什么“龙潭滴泪”等他都觉得无所谓,最后一次罢他的官时说他是“燕饮垂放”,他就不服了,所谓“燕饮垂放”就说陆游好酒贪杯,耽误了正事,这是堕落,这真是污蔑,但这次他把这些小丑的嘴脸看清楚了,不与这些小人计较,也不自暴自弃,而是自嘲,他说,你们说我“燕饮垂放”,那我就“燕饮垂放”吧,以后你们就叫我“放翁”好了。 他更是个关系国家大事的人,他在临死之前,不是想给儿孙们留下什么,而是想着北伐之事,他在《示儿.》中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个人在临死之前,不是恐怖,而是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为着国家的忠臣,难道不值得我们崇敬吗?有人说诸葛亮才是个忠臣,而我却认为诸葛亮不过是个愚忠之徒,他只知道帮助刘备这个所谓的“皇叔”,想恢复气数已尽的汉室,根本不知道社会是在发展的,我想他为什么不去帮助雄才大略的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