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 41 页。【教材分析】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比例的意义的深化和进展,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发探究的过程,因此,要让学生经历“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提出猜想——自主实施验证——自主归纳结论”的过程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的设计旨在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设简洁、开放的情境,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学会探究方法,体验数学思想,进展数学素养。【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4 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评价设计】1.通过练习 1 检测目标 1 的达成;2.通过练习 1 检测目标 2 的达成; 3.通过练习 1、2、4 检测目标 3 的达成.4.通过练习 3 检测目标 4 的达成.【学习重点】探究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习难点】 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复习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样的两个比才能成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推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6:15 和 8:20 0.5:0.4 和 2:25 2、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4:5=8:10 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4、5、8、10”叫做这个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4 和 10”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5 和 8”叫做比例的內项。 3、你能说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1)1.4: 1 = 7 :5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猜数 (1)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12∶□=□∶2”,不过它的两个內项看不清了,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如 1 和 24,2 和 12,……) (2)追问:正确吗?为什么?(求比值推断) (3)还有不同答案吗? (4)你能举出项不是整数的例子吗? (5)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 2、猜想 认真观察这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內项的位置可以交换……) 3、验证 (1)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有什么好办法?(举例验证) (2)应该怎样举例呢?你有什么好方法? 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