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仲裁协议 什么是仲裁协议【1】 仲裁协议是当事人双方约定采纳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协议。 双方当事人可以就仲裁事项专门签署协议,也可以在合同中规定仲裁条款。 涉外仲裁协议一般应规定仲裁机构及适用的法律。 当事人可以约定选择中国的仲裁机构仲裁,也可以选择国外仲裁机构;既可以选择适用中国的法律,也可以选择适用其它国家的法律,但一般应选择自己了解的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在有些国家,仲裁被规定为诉讼的先置程序,如双方有仲裁协议,起诉后法官会要求先进行仲裁。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应直接进行仲裁,以免延误进展。 仲裁协议的格式是怎样的【2】 仲裁协议 1.格式仲裁协议 仲裁协议 甲方:xxx(姓名或者名称、住址) 乙方:xxx(姓名或者名称、住址) 甲乙双方就 xxx(写明仲裁的事由)达成仲裁协议如下: 假如双方在履行 xx 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双方自愿将此纠纷提交 xxx 仲裁 委员会仲裁,其仲裁裁决对双方有约束力。 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xxx 仲裁委员会一份。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xxx(签字、盖章) 乙方:xxx(签字、盖章) 年月日 2.说明 仲裁是指由仲裁机关对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进行公断,它是处理这类纠纷的途径之一。 我国《仲裁法》规定,对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必须经当事人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而且要有书面的仲裁协议,明确的仲裁组织仲裁机构才能受理。 因此,仲裁协议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内容才是合法有效的。 一是当事人双方必须有仲裁的意思表示;二是必须明确仲裁的事项;三是应有明确的仲裁机构。 假如协议中明确两个仲裁机构,则该协议是无效的,当事人应重新约定;假如协议中未明确具体的仲裁组织,则该仲裁协议也是无效的。 因此,仲裁协议作为仲裁的前提,应当由当事人双方提供。 否则仲裁委员会不得接受仲裁。 当事人在合同中增加仲裁条款,依据仲裁条款,仲裁委员会也可以受理。 仲裁协议的有效解释原则是什么【3】 是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仲裁司法解释的一条红线。 所谓仲裁协议的有效解释原则,是指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仲裁条款只要基本符合仲裁法规定的条件,人民法院尽可能根据有效的性质从宽认定。 根据这一思路, 1998 年 10 月 26 日,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