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曲线运动本章设计 本章以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为例,介绍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规律及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种方法是处理曲线问题的基本方法,它既是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一种深化巩固,更渗透着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思想. 学生学习了曲线运动的方向后,教材通过让学生做一个“飞镖”,观察飞镖在空中做斜抛运动时飞镖的指向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情景,观察飞镖落入地面及插入泥土的指向,联系飞镖在空中做曲线运动的轨迹,体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与轨迹曲线相切的关系.重视学生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亲身体验,学生经过亲身观察和体验后,既容易理解知识,又对知识印象深刻. 在“探究平抛运动的 规律”这节课中,教材给出了明确的探究思路,但没有给出确定的实验步骤,而是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和装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重视探究的科学方法,在对这些案例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创造性地设计自己的探究方案,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材构建了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传统的教材是先学向心力后研究向心加速度,这样做的好处是对应了牛顿第二定律的逻辑思想,但不能理解向心加速度是反映圆周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这一本质含义. 研究匀速圆周运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确定向心力. 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产生加速度的力是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的合力,因此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是向心力.向心力一般是由合力提供的,在具体问题中也可以是由某个实际的力提供,如拉力、重力、摩擦力等.2.确定匀速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主要是线速度、角速度、轨道半径、周期和向心加速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计算中常常遇到 π 值的问题,一定注意带入 3.14 而不是 180°,因为圆周运动中的角速度是以弧度/秒(rad/s)为单位的.例如钟表的分针周期是 60 分钟,求它转动的角速度.根据 ω=,那么 ω==1.74×10-3 rad/s. 通过本节的学习,首先要明确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如何描述曲线运动,学会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方法;其次,应认识到牛顿运动定律同样适用于曲线运动,它是反映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再次,应领会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物理等效思想的方法在曲线运动研究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全章共 8 节,建议用 9 课时,各课时安排如下:1 曲线运动1 课时2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2 课时3 抛体运动的规律1 课时4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1 课时5 圆周运动1 课时6 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