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 人民版必修2

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1/3
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2/3
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3/3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过渡时期(1949-1956)1、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1949—1952)2、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年) ① 内容:“ ” ② 实质: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③ 特点: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3、 ——发展生产力(1953-1957)① 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③ 实施情况:1957 年提前超额完成④ 意义: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端。中国开始改变 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 ——调整生产关系(1953-1956)内容:①农业:农民参加 。②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 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 的政策。 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意义:标志中国 建立,中国进入 初级阶段。二、十年探索时期——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1、《 》的报告(1956,毛泽东)2、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 (1)背景: 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内容:①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 之间的矛盾; ②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 变为先进的 。 (3)意义:路线正确,符合国情,成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取得的初步成果。3、失误: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1)原因:我们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艰巨性认识不够;左倾错误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受苏联的影响;(2)表现:1958 年“ ” (忽视了经济规律) (片面夸大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作用) (3)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4)危害:使得 严重泛滥;极大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了 的严重失调;挫伤了人民的 。4、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1960)▲ 教训: ①社会 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② 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③ 经济建设要循序渐进,反对急于求成。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1、1966:动乱开始全面夺权——经济建设大混乱2、1971: 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国家经济工作出现起色3、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好转复苏(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 文革”恶果: 政治混乱给 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教训: ①认清国情,正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培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 人民版必修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