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教学设计指导思想:1、教学避免肤浅化、教条化、口号化,要使学生从情感、精神的层面上关注农民工现象,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关心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以致用。3、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农民工现象的感性认识,采取开展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研究问题、汇报总结、撰写调查分析报告。教学安排:1、指导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2、帮助学生设计调查表格。3、进行调查汇报,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相关资料:1、 我国目前有多少农民工?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数量巨大、结构复杂、不断扩张的新生群体,数量约有 2 亿左右。2、 农民工属于什么阶层? 2004 年中央 1 号文件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判断非常正确,意义重大。目前,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 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 68%,建筑业占 80%;在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 52%;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饮服务人员 90%都是农民工。也就是说,农民工正在迅速地从农民中分离出来,顽强地融入产业工人阶层,并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部分。当然,这种分离和融入还处于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渡期,由于打破城乡分割不可能一蹴而就,相当长的时间里农民工的农民“血统”还会延续下去。尽管如此,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其独特的经济需求和政治诉求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虽然农民工的“根”还在农村,但是他们已经脱胎换骨,日益成长为一个迫切需要社会认可的新兴阶层。3、 农民工处于何种生存境况?(一) 作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拖欠时有发生。(二) 作为“超时劳动力”,工作时间极长,超负荷从事繁重工作。(三) 作为“高危劳动力”,社会保障缺失,各种安全事故频繁。4、农民工问题有多么重要?(一) 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二) 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和“以工补农、以城促乡”。(三) 农民工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5、解决农民工问题应该做些什么?(一)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二)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三)强化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培训。(四)稳妥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五)改进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