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子与原子》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育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2、本课题为什么放在《水的组成》这个单元中? 第三单元是讲水的组成,只讲宏观,不讲水的微观构成是不全面的,让学生明白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这样也分散、降低了第四单元的难度。我们分析整节课的内容,不难发现,水是本节课的主角,以水的蒸发导入,品红地在水中扩散证明分子的存在,一滴水中的分子个数介绍分子的小,水的蒸发说明分子的运动,水与酒精的混合说明分子间的间隔。 3、本课题的主线是什么?(知识结构) 课题的题目是《分子和原子》我认为以分子为主线,本课介绍了分子的真实存在,分子的性质,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顺便介绍了一下原子,因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实例,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认识分子的三大特点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2)充分发挥想像力,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2)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分子的三大特点 四、教学难点 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表象,初步体会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的培育 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努力提倡学生主动参加,乐于讨论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纳分组合作,师生互动,动手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采纳了创设问题情景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六、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又提倡合作与创新来共同探究和讨论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在欢乐的学习中,实现学习目标。 探究式式方法的指导。 欢乐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我曾设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