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一中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学习目标:了解李白生平,理解诗歌思想品读文本,分析诗歌内容,领悟李白诗歌风格学习重点:理解文本,背诵全诗欣赏诗歌,领悟风格特征第一课时学习重点:了解李白生平,初步感知诗歌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秦安县境内),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1],4 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 年病逝,享年 61 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二)背景介绍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 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京城长安,李白南下大都市会稽(绍兴)。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 题目:“吟”,古诗的一种体式,内容大多是悲愁慨叹,形式上自由活泼,不拘一格。《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把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留给东鲁的朋友作别。[3-4](三)初读诗歌,读准句读字音11、为加点的字注音 天姥 ( )瀛洲 ( )剡溪( )渌水( )谢公屐 ( )殷岩泉( )栗深林( )澹澹( )2、为下列句子用“/”标出诵读停顿的地方梦游天姥吟留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