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2)课型:新授课 编号:1225 使用范围:高一年级编写者:胡岩岩 审核者:张加庆 日期:2012-11-22 【学习目标】1.了解酶的本质的探讨过程。2.体验科学探究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重点、难点】酶的本质。 【预习导学案】一、巴斯德与发酵19 世纪上半世纪,人们普遍认为发酵过程是将 通过发酵变成 和 的纯化学反应,同时也发现,发酵过程中酒有时会变酸。巴斯德的发现:1857 年,巴斯德通过利用 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 的存在。不同的声音: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裂解死亡后才能发挥作用。实验出真知: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发酵需要酵母活细胞产生的物质即 的参与,这些物质在有无酵母细胞的情况下都能发挥作用。 二、酶的本质是什么?1、不懈努力:美国科学家萨姆纳,成功地分离出了脲酶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 。2,、集体智慧:1930 年至 1936 年间,科学家相继得到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许多酶结晶,并证实酶是一种 。3、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 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结论:大多数酶为 ,少数为 1【教学导学案】一、发酵到底是怎样的过程?分析:对发酵的过程,巴斯德和李比希观点的积极性和局限性?人物巴斯德李比希积极性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局限性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在科学事实面前,不要盲目相信权威,要敢于质疑,敢于探索。二、酶的本质1、巴斯德以前,许多化学家认为发酵是纯 ,与 无关。1857 年巴斯德提出发酵是由于 的存在,即有 的参与才能引起发酵;而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却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是 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 后才能发挥作用。两种观点争执不下。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现不含酵母细胞的 与活酵母是一样的,都能引起发酵,他将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 ,最早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的是美国科学家 ,他用多种方法证明了酶是 。20 世纪80 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 也有生物催化功能。2.酶是 产生的,具有 作用的一类 ,其中绝大多数酶是 ,少数是 。【检测与反馈】一、选择题1. 与酶的化学本质不相同的物质是 ( )A. 性激素 B. 载体 C. 胰岛素 D. 抗体2. 酶的基本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