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 2014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 4 章 种群和群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3 【教学目标】1.种群的特征 A、种群的数量变化 B 2.群落的结构特点 A、群落的演替 B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c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研究 b【教学重点】 种群的特征 A、种群的数量变化 B 【教学难点】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c 2.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研究 b【教 具】【教学过程】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定义: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 各种生物 种群的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包括物种组成、 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注意:不同群落的物种 丰富度 不同,组成不同群落的 优势种 不同丰富度:是指群落中 物种数目 的多少 ,一般用“优势”“常见”“稀少”表示丰富度的区别。 规律:丰富度有随纬度的增高而逐渐 降低 、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 降低 、随水深深度增加而 降低的趋势(2)优势种:通常是指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大,体积大,生活能力强大生物种类。(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探究原理 (1)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二次备课】估计法。取样: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土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同罐子一起托出,将罐子中的土倒入 塑料袋 中,袋上应标明取样的 时间 和 地点 等。采集小动物:A、采集体形较大的动物:①用诱虫器;②简易法;放在瓷盆内,挑拣动物。B、采集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 吸虫器 采集。(4)观察和分类:① 可借助有关的 动物图谱 查明小动物的名称,并分类。② 观察:体形大,直接识别;体形小, 镊子或吸管吸收小动物→放载玻片→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 。(5)统计和分析丰富度和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一是 记名计算法 ;二是 目测估计法。例: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1)提出你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2)进行这类调查常采用________法,而不适用________法,原因是_____;(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