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一语文《离骚》导学案 人教版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一语文《离骚》导学案 人教版_第1页
1/5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一语文《离骚》导学案 人教版_第2页
2/5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一语文《离骚》导学案 人教版_第3页
3/5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一语文《离骚》导学案 人教版学习目标:1.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2.了解《离骚》中香草美人的意象。3.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一、自学质疑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苗裔( ) 孟陬( ) 揆( ) 肇( ) 搴阰( ) 扈( ) 芷( ) 汨( ) 2.整体感知,初步研读文本。(1)划分文章层次。(2)作者在《离骚》的开篇突出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一再担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担心什么? (4)诗人高唱“来吾道夫先路”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 (5)《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3.请写出你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二、交流展示三、思考探究你 是否赞成屈原的沉江的举动? 1四、拓展阅读1.用原文回答问题。① 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是: ②“离骚”的含义是: ③ 屈原用“离骚”为其作品命名的原因是: 2.翻译下列语句:①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②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课后反思:知识链接:一、关于屈原 屈原(前 340~前 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流离于沅、湘2二水之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一语文《离骚》导学案 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