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会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会教案 1 活动目的: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活动内容: 1、分析案例。 2、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怎样才算真正的健康? 主持人:同学们,我们在学校里一起生活、学习。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么办? 1、上课不注意听讲怎么办? 2、如何提高学习成绩? 3、我不知如何面对期末考。 4、摆脱成绩不佳的阴影 5、提高自己的注意品质。 6、做好考试前的复习。 7、厌学了,怎么办? 8、成绩直线下降,我很自卑。 9、不及格,我怀疑—— 10、大胆与人交往。 11、同学对我有成见,我该怎么办? 12、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13、怎样改善人际关系? 二、组织学生讨论: 1、小组内选择几个话题进行讨论。 2、让每个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分析案例 1、找生读案例。 2、讨论:结合第 8、10、13,帮这位同学走出阴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3、学生发表看法。 四、取长补短 想一想:你在哪几个方面做的好?哪几个方面做的不好?今后你应该怎么做? 五、。 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会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健康的完整概念;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 (2)确立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的正确态度与行为方式 二、教学重点: (1)健康的概念 (2)健康的表现形式 三、教学步骤: (一)健康的概念: 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往往是不同的。有人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的,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还有人没有疾病、身体强壮就是健康,这种理解当然进了一步,但还是不够完整健全的身体状态除了身体无疾病、无缺陷外,还应包含体格健壮,各器官系统机能良好,有较好的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等。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健全的精神是指心理方面的状态。 尽管心理健康的标准因社会、时代、文化传统和民族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但人们认为以下三条应是心理健康的人所共有的: (1)自我控制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为一点小事而激动,不会一遇问题就紧张、慌乱更不会任凭情绪发泄做出越轨的行为,而是沉着、冷静,善于理智地处理各种事务和问题。 (2)能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有成功,也会有挫折和失败,外界的影响也是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的人总是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对待外界各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