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培训心得教育是做哲学老师培训心得教育是做哲学“培训是老师最好的福利〞,在这次重庆之行中,我感受到了眼光对一个老师专业开展的重要性。“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一名老师,首先必须广泛地摄取知识,才能更好的实践。在这次培训中,我有幸倾听到了曹爱卫、郭爱萍、钱锋、张祖庆四位老师的报告,他们分别从绘本、创意作文和课程整合几个方面给我们阐述了做法、成果、感想等,让我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育要和生活紧密相连。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开展。在这次的学习中,我充分体会到这种教育理念的合理性,也促使我思考,在开发一门课程时应思考的问题。一.课程理念要符合当今社会的实际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兴旺的不竭动力。当今孩子的视野和接受的信息量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现有的教材虽然经过专家的反复批阅,但并不是完美无缺。在实施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发觉到他无法满足孩子对知识的渴求,而且也不能很好的开展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于是对教材的整合势在必行。就拿语文学科来说,对孩子字、词、句、段、篇的机械训练一方面夯实了学生的语文根底,但这种夯实是建立在儿童需求之外的,没有做到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也不能很好的激活孩子的潜能。听完了这四位老师的讲解后,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就是保护学生的制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以往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学生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曹爱卫老师的创意读写课程,还是郭爱萍和张祖庆老师的创意写作课程,他们讲座题目的本身就反映出“创新教学〞的主张,另外钱锋老师的万物启蒙课程更是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让孩子从一个一个的主题中去学习,去探究,去制造。这些给我的启发是因循守旧会让教学缺乏生机,提高效率还需创新教学。二.课程内容要符合孩子成长的实际孩子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特征不同,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同,需求也不同等等,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要求我们在实施课程时要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所以在开发课程的时候,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孩子的需求,考虑孩子的学情特征。在听曹爱卫老师讲解开发创意绘本理念的时候,她谈到教材中关于语言训练的例子和孩子实际语言能力不...